我們經(jīng)常會在咖啡廳或者餐廳看到會有很多很長很大的桌子,可能創(chuàng)始人的連鎖餐飲營銷初衷是想要餐廳能夠放的下更多的顧客或者提高翻臺率,當然也有老板是想要打破人與人之間的桎梏,雖然這種模式以前比較實用,但是對于現(xiàn)代人這種連鎖餐飲營銷的方法真的適合嗎?
1985 年,知名的餐飲人、Shake Shack 創(chuàng)始人 Danny Mayer 劃時代地把讓陌生人圍坐一堂的吧臺放進了高級餐廳里——在 80 年代,美國人的結(jié)婚時間普遍延后,單身的日子更長了,雅痞和工作女性們更愿意把錢花在休閑生活上,于是這些可以輕松踏入的餐廳和伸手擁抱陌生人的連鎖餐飲營銷大桌簡直是為他們而設(shè)的。
但是從最近兩年,我們卻也開始聽到對于共享大桌的吐槽。去年,美國知名餐廳點評網(wǎng)站Zagat上網(wǎng)名票選出了“最讓你反感的餐廳做派”,第一名是“只接受現(xiàn)金”,第二名竟然就是“連鎖餐飲營銷店里擺著共享大桌”……
餐廳們選擇大桌從本質(zhì)上是為了塞進更多的人、讓他們更快速地消費。一般來說,在小空間里,大桌可以塞下多一倍的人,這對于小店來說有著巨大的誘惑;大桌上面相對近逼的距離,其實能夠潛移默化地壓縮人們的就餐速度;而且大桌的座位安排非常靈活,不管來了多少人,大桌上都可以一個接一個塞得滿滿當當,餐廳里就不會出現(xiàn) 3 個人坐 4 人座帶來的浪費了。
然而連鎖餐飲餐廳品牌策劃營銷的狼子野心,又怎么能逃過所有顧客的法眼呢?十年前金融危機的時候,人們當然愿意通過犧牲自己的用餐體驗來換取相對性價比更高的美食;但是現(xiàn)在經(jīng)濟復(fù)蘇的時候,城市迎來了更多空間舒適的快休閑餐廳、便捷且選擇豐富的外賣送遞、高級餐廳們開出的升級版全日制咖啡簡餐廳,這些都提高了人們對于就餐體驗的標準。對于紐約這樣寸土寸金的大都會,好吃的地方多的是,最大的奢侈其實是空間和服務(wù)的體驗,一個塞得滿滿當當?shù)拇笞篮芸赡芫统蔀榭鄯猪棥?/span>
這個矛盾的根源在于,商家連鎖餐飲營銷單一化地使用元素,妄圖一招鮮吃遍天。大桌本身并不足以構(gòu)造完整的用戶體驗,一張共享大桌需要有相適配的品牌宣傳,在客人進門之前,你的宣傳要讓他們對餐廳的基礎(chǔ)氛圍和特色有基本的了解,讓他們不會在需要隱私的時候錯誤地進來然后失望地離開。
很多擺放了大桌的餐廳,對外宣稱的理由基本都是:它能營造出休閑放松的氣氛。誰能想到后來開始時髦“喪”、“抑郁癥”和“社交恐懼”。有人分享了自己在共享大桌邊的糟糕經(jīng)歷,當他們想安安靜靜吃飯的時候,隔壁一個過于熱情的陌生人非要一起尬聊,甚至提出要嘗嘗他們碗里的食物……這是共享大桌帶來的常見問題,萬一你不想和陌生人交流而店里沒有其他座位選擇的時候,保險起見你最好出門換一家店。
起初大桌的出現(xiàn)正符合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并且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但是當今天這種情況商家連鎖餐飲營銷妄圖通過這種形式來吸收更多顧客已經(jīng)被大家都厭煩了,并且現(xiàn)在的人也并不是很喜歡與不認識的人坐在一起交流,那么這種做法更會適得其反,所以連鎖餐飲營銷餐廳要考慮實際情況來考慮是否選擇這種模式。